“红太阳照边疆,青山绿水披霞光,长白山下果树成行,海兰江畔稻花香……”来到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这首脍炙人口的旋律便自动在脑海中循环播放。
坐落于长白山北麓的延边州,地处中、俄、朝三国交界,是我国唯一的朝鲜族自治州和全国最大的朝鲜族聚居地。森林覆盖率达80.8%,被誉为“天然氧吧”和“生态后花园”。土地肥沃,物产丰饶,人参、食用菌、大米、延边黄牛等特色农产品驰名中外。
进入新时期,随着生产力的不断提高,土地、人、资金这三大制约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问题同样困扰着“八山一水半草半分田”的延边。
“检验农村工作成效的一个重要尺度,就是看农民的钱袋子鼓起来没有。要通过多种途径着力构建农民持续较快增收的长效机制。”去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延边州光东村视察时殷切嘱咐。
近年来,在促进农业农村改革发展“第二次飞跃”的过程中,延边努力挖掘“三农”发展内生动力,坚持问题导向,大胆改革试验,围绕“地由谁种、人往哪儿去、钱从哪儿来”等关键问题,在促进土地规模经营,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推进“农地贷”,探索产权制度改革等方面积极实践,出台实施了一系列突破性的政策措施,创造出独具特色的农村改革“延边经验”,多项改革走在全国前列。
如今,延边农村要素资源逐渐被激活,农业生产力得到进一步释放,农民收入水平不断提升,一首激扬澎湃的“三农”新曲正在延边大地欢唱。
唤醒土地——
规模经营土地面积达到60%以上,远高于全国30%的流转率,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居全国前列
延边215万人口中,朝鲜族占36.4%。自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期开始,出国打工渐成热潮,除了以韩国为主要目的地外,延边劳务大军的足迹还遍及美国、日本、俄罗斯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如今,这里每年出国务工人员数量达到20万人次。
务工大军一方面年均带回8亿美元收入,另一方面客观上也造成了大片的农村土地闲置,有的村庄外出务工的青壮年劳动力甚至达到90%以上。“这是极大的资源浪费,不利于农业农村发展。”延边州州长李景浩说,为了解决“地”和“人”的问题,州委、州政府立足实际,顶层设计,确立了“发展家庭农场、促进土地流转、加快推进城镇化”的农村工作基本思路。
2011年,延边州《关于发展家庭农场促进土地流转加快推进城镇化的若干意见》正式出台,对谁来种地、地怎么种、人往哪去等进行了明确而具体的安排。
“扶持政策‘含金量’高,效果显著。”延边州农委主任李忠文告诉记者,在贷款贴息、农机购置补贴、税收优惠和提高政策性保险保额等一系列政策的引导下,一批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迅速培育,形成了以家庭农场为主,合作社、种植大户为辅的多种新型经营主体竞相发展格局,大大提高了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和资源利用率。
见到和龙市头道镇明哲水稻种植家庭农场的农场主文明哲时,他和妻子李玉花刚从稻田回来。他说,一家三口人在明星村原本只有1垧地,2013年流转周边土地成立家庭农场,目前经营面积达73公顷。包地之前夫妻二人在韩国的化妆品生产流水线上一干就是十几年。“虽然打工挣钱也不少,但总在外漂泊不是长久之计,看到家乡有支持种地的好政策就回来了,现在找到了干事创业的感觉。”
依托明星村的自然环境,明哲水稻种植家庭农场以生产无公害农产品为主,通过标准化生产和机械化作业,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效率,农场的效益逐年增加,经营面积也逐年扩大。“下一步,农场要种养结合,发展循环农业。”文明哲指着远处正在建设中的养牛场说。
明星村全村220户农户中,只有两户没进行土地流转,目前70户通过流转在规模经营土地。“人勤地不懒”。采访中,无论是镇、村干部还是普通农民都表示,多亏了有这么多鼓励政策,现在的土地才又一次“活”了起来。
大家口中的好政策具体有哪些?据介绍,对经营水田、蔬菜、经济作物30公顷以上,旱田50公顷以上家庭农场,州、县(市)财政对家庭农场贷款各贴息30%,2011年至2015年,州、县(市)财政共贴息2800余万元。
在工商部门注册登记的家庭农场,可享受含钢骨架储粮仓补贴在内的各项国家农业财政补贴政策,不受身份和户籍的限制。在原一次性1台套农机具购置补贴标准基础上,可以一次性享受5台套农机具购置补贴。在原农作物政策性保险基础上,每公顷水田提高保额3000元,旱田提高保额2000元,对所增保费部分,州、县(市)两级财政各补贴1/3,2011年至2016年,州、县财政对家庭农场增加保额补贴资金2250万元。捆绑使用政策性支农资金,采取以奖代补、项目扶持等形式,重点向家庭农场倾斜。此外,家庭农场还享受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等免税收政策。
新型经营主体在自身发展的同时,也带动了周边农户。珲春龙裕集团2014年3月成立了把头山庄种植专业农场,流转密江乡中岗子村、三安村土地100公顷,主要种植水稻和玉米。在该公司的展厅里,记者看到了包装精美的“把頭山莊”牌生态硒米、稻田鸭蛋、笨榨大豆油等数十种产品。“我们的‘把頭山莊’大米已进军京津冀市场,在全国主要城市设立了100家专卖店,配合线上电子商务OTO运营模式,销售火爆。”公司董事长陈石亭说,通过“公司+基地+农户”“公司+协会+农户”“公司+专业合作社+农户”等形式,带动1000多户农户增收致富。
“适度规模化经营的综合效益能提高35%。”延边州农委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土地流转,主要粮食作物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0.2%,土地利用率增加了5%,粮食产量增加15%左右,平均每公顷耕地增收1000到3000元。
截至目前,延边州家庭农场已发展到了3848家,其他经营大户1万户,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居全国前列,已成为农业生产主力军。全州规模经营土地面积23万公顷,占全州耕地面积的60%以上,远超全国30%的流转率。
激活资源——
“农地贷”等贷款新模式让土地变资产、资产变资金,开启了延边农村金融改革新纪元
“农场流转了202公顷土地,有拖拉机9台、播种机5台、旋耕机4台,玉米收割机、水稻收割机、铲车、推土机各1台,储粮仓2000平方米,大棚2000平方米,年纯收入100万元左右。”盘点起种地的“家当”,珲春市板石镇松哲种植家庭农场的农场主李松哲笑逐颜开。他说,这两年农场发展得这么快,多亏了“农地贷”,让他三年来累计获得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443万元。“不仅能贷到款,公家还给出利息。这是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
2013年刚到农委上任的李忠文,两个月内走遍了全州8县市。通过调研发现,资金短缺仍然是制约家庭农场发展的主要问题。“要想办法激活农村沉睡的资源,让土地变资产、资产变资金。”
针对农业生产贷款由过去一家一户小额贷款转向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大额贷款需求的新变化,以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抵押物不足、贷款难、贷款贵的情况,延边州先后创新了土地他项权证抵押贷款、“县市农业局+银行+担保公司”联合推荐担保贷款、土地收益保证贷款、“政银保”贷款等主要针对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大额金融贷款产品。
2014年中央1号文件提出了“赋予农民对承包地占有、使用、收益、流转及承包经营权抵押、担保权能。在落实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的基础上,稳定农户承包权、放活土地经营权,允许承包土地的经营权向金融机构抵押融资”。
中央推动“三权分置”、促进农村金融改革的信号一释放,2014年下半年,延边州便在已有经验基础上开始进一步探索,设计了“农地贷”——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新模式,开启了农村金融改革的新纪元。
州农业部门制定了《农村土地经营权证管理办法》,设计、印制了颁发给规模经营主体的《农村土地经营权证》;农业银行制定了《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办法》,在贷款运作流程上,建立了一整套相应的工作机制。此项工作受到上级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将延边州“农地贷”工作列入《全国第二批农村综合改革实验区项目》行列,中国农业银行批准延边州作为试点在全国率先先试先行。
为确保“农地贷”业务健康发展,延边加强组织领导,要求各县市成立分管领导任组长的领导小组,建立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共同推动这项工作的开展。
为使“农地贷”在全州更大范围内得以推广并普惠于民,延边州委、州政府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推动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工作的通知》,明确和简化贷款办理流程: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持有公示三天无异议的《农村土地流转合同》,就可到县市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办理《农村土地经营权证》。有了《农村土地经营权证》,贷款户就可以到金融部门申请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签订贷款合同7天后即可拿到贷款。
同时,在当地主流媒体上重点宣传经营权抵押贷款工作,把办理农地贷的程序、联系方式进行了公示,贷款户可随时咨询和办理;农业部门与银行还在延边电台“百姓热线”节目中解读有关农地贷政策,并制作“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专题宣传片”,在延边电视台定期播放;又编印了朝、汉文版《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宣传读本》3万余册下发到乡镇、村屯,使一般农户和规模经营主体对贷款有了全面了解;在全州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优秀村党支部书记培训等培训班上,把经营权抵押贷款工作作为重要一课进行细致宣传和讲解。
“从我州农业农村现实情况看,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是一条非常好的路径。”李景浩认为,首先就可以有效解决“钱从哪来”的问题。按全州耕地40万公顷50%抵押,目前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每公顷平均5000元计算,全州每年就有可融资20亿元的潜力,再辅助一些其他形式的贷款,就可以从根本上缓解农村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另外,还可以进一步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土地加快流转。
2014年8月25日,农业银行延边支行在延吉市朝阳川镇发放了第一笔“农地贷”。2015年,全州受理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的贷款行由农业银行扩大到了的包括邮储银行和农村商业银行在内的3家银行,当年发放贷1921笔,4.9亿元。三年来,累计发放“农地贷”10亿元。
先试先行的成功为全省推开此项工作提供了参考路径。在总结延边经验的基础上,2015年吉林省委省政府下发了关于《吉林省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工作方案(试行)》的通知,在全省28个县市开展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工作,延边州的8个县市均被列入试点县市。
可喜的是,从去年开始,延边州将“本子”变“票子”的范围又进一步扩大到一般承包土地的农户。农户只要持有《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就可直接到金融部门进行贷款。
产权改革——
既着力搞好“分”,也高度重视“统”,鼓励支持以创办新型经济组织为切入点,不断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让更多农民共享收益
为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提高农民财产性收入,推进农村资产、资源的优化配置,延边州积极实施产权制度改革,加快了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的“三变”进程。
2014年,作为唯一市州级试点单位,按照“统一交易规则、统一交易鉴证、统一交易服务标准、统一交易监管、统一信息平台、统一诚信建设”的“六统一”管理模式,延边在吉林省率先成立了农村综合产权交易中心。该交易中心覆盖了州、县、乡三级平台,业务范围包括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四荒地”使用权、农村林地使用权、林权及林产品、农业类知识产权、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股权的流转交易,农村产权其他项目交易等。供求双方可在平台上发布供求信息,实施线上、线下交易,实现高效合理地配置资源。截至目前,共促成各类交易304宗,交易金额700余万元。
“改革就是要处理好土地和农民利益关系,处理好集体和农民利益关系。”李忠文介绍,今年,延边州又在全省率先启动了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将村集体资产、资源折股量化到每个农户,赋予农民对集体资产股份占有、收益、有偿退出及抵押、担保、继承等权利。“此项改革将有效激活农村产权要素市场,实现农业资产资本化、农村资源市场化、农民增收多元化目标,必将引领农村综合改革向纵深推进。”
在距离图们市区10公里、临近中朝边境的地方,有个靠“三变”改革走出困境、发展壮大的村子——水口村。“问题成堆,不变就没有出路。”水口村党支部书记金光秀告诉记者,全村81户,313人,朝鲜族人口占98%,是典型的内陆山区朝鲜族聚居村落。自从大部分劳动力都外出打工后,村内耕地或无人耕种撂荒,或被外来人员低价租赁,并因此也滋生了粮食直补补给谁、土地租金纠纷、外来人口不好管理等矛盾和问题。至2006年,水口村农民人均纯收入仅有3500元,村集体经济更是“空白”,村“两委”班子没有能力解决村民的各种困难,也很难把村民凝聚起来,带领大家共同增收致富。
2012年,通过召开全体村民大会,决定由村委会牵头,以农民承包土地入股的形式,组建“便民粮食种植专业农场”,对入股土地以高于市场流转价格给付租金,并对入股农户实行保底分红,国家种粮补贴资金归承包户。农场初创的前几年不分红,收入全部作为农场和村集体积累,以后每年纯收入的30%按股分配给农户,其余70%作为农场发展资金和村集体经济发展资金,推动了村集体经济的快速积累。
土地规模经营后,农场进行了“集约化管理、机械化作业、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现代化发展”。“过去村里农民种地就是卖原粮,价格低,收入少。”金光秀说,农场组建后,开始注重培育绿色有机农产品,注册了“水香牌”有机大米品牌,去年又整合资金新建了粮食加工厂,上海一家粮油贸易公司对水口村生产的大米有多少要多少,价格每斤15元,比过去的价格每斤高出12元。预计农场今年仅销售大米收入就达到450万元以上。
2014年,水口村集体收入21万元,2015年收入25万元,农民人均收入达到2.2万元以上。集体经济的壮大为发展公益事业提供了有力支撑。如今,水口村村容环境变美了,农民收入提高了,村集体经济实力增强了,村干部腰板挺直了,村级组织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空前提高。
推进农村改革的目标,是让农民真受益、快致富,进而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延边着眼于完善农村经营制度,既着力搞好“分”,也高度重视“统”,鼓励支持以创办新型经济组织为切入点,不断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让更多农民共享收益。水口村通过创办股份制农场,引导农户“带地入股”、利益共享,促进了集体资产的活化增值,增加了农民的财产性收入,在全州开展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中起到了示范作用。而今,越来越多的村庄在改革的浪潮中正加紧脚步,带领农民在共同致富奔小康的路上大踏步前进。
“要立足新形势、新任务,在更高层次上谋划全州下一步农村改革的总体思路、工作重点及政策措施。”吉林省委常委、副省长、州委书记庄严提出。目前,州委、州政府已经颁发了《关于深化延边农村综合改革的意见》,旨在新的起点上不断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变中求新、变中求进、变中突破,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不断注入源动力和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