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冬到春、从夏到秋,在“大胆探索、小心求证”的思路下,今年以来,我国农业结构调整取得了超出预期的成绩,农业发展阶段性阵痛正渐渐化解,农业结构调整实现精彩开局。
调整农业产能成亮点
农业经济结构调整在深入破题,调整农业产能成为亮点。据国家统计局信息,2016年玉米播种面积5.51亿亩,比上年减少2039万亩,减少3.6%,大大超出了年初提出的调减1000万亩目标。大豆播种面积1.08亿亩,比上年增加1046万亩,增长10.7%。农业部预计,2016年杂粮杂豆面积增加超过700万亩,饲草及青贮玉米面积增加超过600万亩。
“秋天来我们这里,就是大片万寿菊的海洋,老美丽啦!”春播时分,黑龙江省绥化市青冈县永力现代农机合作社理事长王云良带着希望把万寿菊从3600亩增加到8000亩,玉米从1万亩减至3000亩;秋收时节,大片大片的鲜花收获回来直接进了加工厂,美丽变成了财富。
在洞庭湖区畜禽水产养殖污染治理试点,已拆除网箱7784口,清理矮围网围4.4万亩。沿江、沿湖、沿海地区大规模拆除过密的网箱网围,初步统计,部分重点省拆除网箱28万口、网围20万亩。浙江省对甲鱼温室等重点污染领域开展整治,拆除甲鱼温室和开放型水域网箱150多万平方米。
加快转变农业生产方式
加快转变农业生产方式,是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任务。今年以来,我国农业转方式亮点纷呈。实施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在全国推开。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应用面积近16亿亩次,秸秆还田面积8亿多亩,有机肥施用面积3.8亿亩次,绿肥种植面积约4800万亩,全国化肥用量自改革开放以来首次接近零增长,部分省份出现负增长。
转方式,成就卓著。今年,全国主要农作物绿色防控覆盖率达到25.2%,比上年提高2.1个百分点,三大粮食作物专业化统防统治率达到35.5%,比上年提高2.8个百分点,农药使用量稳中趋降,实现减量增效。
资源利用方式向集约节约方向转变。通过集成节水技术,通过品种节水、农艺节水、工程节水等,多头并进,协同作用,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在华北、西北和西南建立11个高标准节水农业示范区,集中示范展示水肥一体化技术模式2.16万亩。在北方8省区开展以地膜覆盖为主的旱作农业技术示范推广,在河北推广1700万亩小麦节水品种。
今年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正式启动,在东北冷凉区、北方农牧交错区开展轮作试点500万亩,在地下水漏斗区、重金属污染区和生态严重退化地区开展休耕试点116万亩,使耕地得到休养生息,促进生态环境改善和资源永续利用。在海洋上,继续深入开展清理取缔海洋涉渔“三无”船舶专项整治行动,清理整治“绝户网”等违规渔具,沿海各地累计取缔2.1万艘涉渔“三无”船舶,全国共清理违规渔具近90万张。
大国农业转型升级的布阵已成,开局精彩。农业部有关负责人表示,农业结构调整,“减”和“加”的同步推进,基调是“稳”。稳,体现了农业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担当。发展生产保供给是农业的根本任务,保粮食安全是重中之重。今年,在以玉米为代表的高产作物大面积调减的情况下,我国粮食总产量仍然达到1.23万亿斤,为历史次高年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