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吉林金翼蛋品公司,薄如蝉翼的蛋膜经过加工后用于生产香皂和手术缝线。“金翼蛋品养殖500万只蛋鸡,日加工鸡蛋可达1000万枚,但不卖一枚鸡蛋。”吉林金翼蛋品公司董事长杨涛说,通过深加工,鸡蛋附加值增长一倍多,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大大提高了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
黑土地、松花江、长白山……吉林省自然资源禀赋好,粮食单产稳居全国第一,是全国的“大粮仓”“大肉库”。从粮食大省到现代农业强省,吉林正以完善现代农业生产、产业、经营“三个体系”为统领,紧抓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机遇期,争当现代农业“排头兵”。
农业生产要靠科技创新、靠信息化、靠农业机械化。吉林省农安县众一农机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文业胜回忆起去年的场景:一架农业植保无人机从绿油油的庄稼上飞过,机翼下喷洒出一片白色药雾,这是他们首次采用航化作业。“喷药作业,人工2个小时喷洒15亩,高架车1天喷300亩,飞机1天喷1500亩。”2016年建成209万亩集中连片高标准农田;2016年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同比提高2个百分点,超过80%;10年时间摸清全省土壤明细账,普及测土配方施肥手机服务……一串串数字背后是吉林不遗余力地提升农业基础设施。今年,吉林将建成高标准农田200万亩,加快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整体推进,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吉林省农委主任李国强表示,到2020年全省将基本实现主要粮食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新增高标准农田1000万亩,农业科技贡献率达到60%以上。
产业上从“单打一”抓农业到抓农业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提质增效。坐落于吉林市大荒地村的东福米业公司,10栋智能日光温室果蔬飘香。“春耕前这里是水稻育秧基地,剩余时间是休闲旅游观光基地进行有机蔬菜、水果的种植及采摘。”东福公司高级农艺师乔明儒说,东福米业将大荒地村1.8万亩土地统一流转,主打绿色水稻和有机水稻种植,“从种植到加工,从循环农业到休闲旅游,一二三产融合发展让大荒地村民富了,人均纯收入2.2万元。”
农业由大到强,种植结构必须调整。吉林省大安市民意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刘勇看准“小米需求中长期向好”,去年将700亩玉米改种小米。在合作社生产基地,现代化鸡舍、蔬菜大棚整齐排列。刘勇说:“我们要做集种植业、养殖业、园艺特产业为一体的现代农业合作社。”
吉林抓住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机遇期,去年调减籽粒玉米面积332万亩,改种鲜食玉米、葵花、藜麦等作物的,基本签订了订单,以销定产。今年,吉林还将调减500万亩籽粒玉米面积,推行“粮改饲”“旱改水”“玉米大豆轮作”等模式。
现代农业经营体系要求农产品品牌化。吉林大米“好吃、营养、安全”,但却长期受制于“品牌力”弱,一度只能为外省名牌大米“贴牌”。近年来,吉林扭转大米品牌“小散乱”,全力打造“吉林大米”一个品牌:申请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密集宣传推介、组建产业联盟……大米销价连年提升,去年品牌影响力带来的综合增收超过10亿元。此外,“长白山人参”“吉林杂粮杂豆”“皓月牛肉”“延边黄牛”“双阳梅花鹿”等一大批品牌也在国内外打响。
从粗放经营到集约发展、从分散生产到规模经营、从资源消耗型到环境友好型,吉林争当现代农业“排头兵”的底气越来越足。根据《吉林省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总体规划》,到2025年吉林全省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