坑洼不平的乡村土路变成平整通达的水泥路,年久失修的土坯房改建成宽敞明亮的平顶房,海兰江民俗园、果蔬种植基地成为村民的摇钱树……自2015年我州启动脱贫攻坚工程以来,龙井市东盛涌镇仁化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2月28日,记者来到龙井市东盛涌镇仁化村。村民崔福顺见到有记者来,热情地招呼记者进屋坐坐。“不仅房子焕然一新,收入也有了一定保障,孩子读书的费用也解决了……”崔福顺今年58岁,2001年丈夫因患脑血栓去世,本人患有糖尿病,基本丧失了劳动能力,生活过得异常艰辛与困难。我州脱贫攻坚工程开展以来,崔福顺在政府的帮助下住进安居房,享受农村医疗保险和低保,药费报销80%。每逢过年过节,政府还为她发放油、米、面等,日常生活有了保障。
以前,仁化村村民一直靠传统生产方式种植粮食作物,一年的收入勉强维持生活。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171家258人,占全村人口的70%以上,是国家级贫困村,也是“十二五”时期的扶贫开发整村推进村。该村土地贫瘠,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基础设施滞后、出行困难,产业发展单一,脱贫攻坚摘“穷帽”成为仁化村的头等大事。
摘“穷帽”需要政府强力推进基础设施投入。龙井市投入大量资金,帮助仁化村硬化道路,新建农村公路21.1公里,新装太阳能路灯85个,新增绿地1万平方米,种植花冠木1.5万株,安放垃圾箱10个,改造农村危房67户,建设卫生厕所161座,完成公益造林15公顷,村容村貌日新月异。
随着一股股扶贫力量的聚合,仁化村基础设施日渐完善,一项项富民产业逐步发展起来。龙井市结合当地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大力发展特色旅游业以及果蔬、渔业为特色的种植养殖业,推动产业发展和少数民族村寨文化建设。2011年以来,龙井市先后为仁化村争取国家扶贫资金5415.74万元,集中向仁化村海兰江民俗园、特色经济植物规划区、仁化湖规划区、海兰江畔稻花香观光农业产业规划区、标准化住宅规划区等5个特色村寨项目倾斜。
该村会计高连国介绍说,海兰江民俗园设有钓鱼、采摘、民俗舞蹈表演、水上乐园等休闲娱乐项目。餐厅干净整洁,蔬菜等食材取自村无公害果蔬基地,年接待游客达2万人次。2016年,海兰江民俗生态园可分配利润达60万元,超额完成年初制定的目标。
仁化村建设的朝鲜族特色村寨项目,成功实现产业结构调整和劳动力转移的目标,全村50%以上的村民由原来的农民变成村集体企业员工,目前围绕特色村寨从业的员工上百人,经过经常性的业务培训,全部签订正规的劳动合同,成为特色村寨建设和经营发展的中坚力量。
走进仁化村果蔬种植基地,记者看到大棚里草莓苗株绿意盎然,枝叶间绽放着朵朵白色小花,枝头上结满了一个个红彤彤、水灵灵的草莓果。仁化村第一书记金立军告诉记者,仁化村果蔬种植基地2012年建设完成,基地共有19座暖棚,对外承包15座,每座暖棚承包资金6000元,15座暖棚每年共收入9万元。村里以国家扶贫资金为资本成立合作社,整合果蔬种植基地,村民入股不用拿一分钱,只要出份工,就可拿到红利。
基础设施逐步完善,产业结构趋于合理,让祖祖辈辈过着穷日子的仁化村群众看到了希望,增强了信心。2016年底,仁化村成功摘下了贫困村的帽子,村集体经济年收入达22.6万元,村民人均收入达到3400元以上,农村医疗保险及人身意外伤害保险村里代缴。“未来,仁化村将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扩大民俗生态园及果蔬种植基地的规模,所得资金继续投入到脱贫工作中去,巩固好脱贫成果,防止返贫现象的发生。”金立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