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形势下,农业主要矛盾已经由总量不足转变为结构性矛盾,主要表现为阶段性的供过于求和供给不足并存。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农业政策改革和完善的主要方向。”这为我们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了根本遵循。作为全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吉林省承担着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任,面对新常态下东北振兴新机遇,我们决不能辜负习近平总书记来吉考察强调的“吉林处于实现农业现代化的第一方队,要走出一条集约、高效、安全、持续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争当现代农业排头兵”的重要嘱托和殷切期盼,牢牢抓紧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一“三农”工作主线不放松,牢牢守住确保粮食生产能力不降低、农民增收势头不逆转、农村稳定不出问题这三条底线,不断开创我省“三农”工作新局面。
着力探索农村集体经济新的实现形式和运行机制。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大量农业人口转移到城镇,农村土地流转规模扩大,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已成必然。去年中办、国办联合出台的《关于完善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办法的意见》,提出了“三权分置”并行,这是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村改革又一重大制度创新,不仅有利于农村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了新型经营主体的培育形成,更推动了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健康发展。认真贯彻落实《意见》要求,要抓好土地确权整省推进,深化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和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充分挖掘“三权”的各自功能和整体效用,不断推广农民欢迎的土地托管、实物地租、土地入股等行之有效的规模经营方式,继续大力支持和培育家庭农场联盟、农村合作联合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政策资金向粮食规模化生产倾斜,真正让农民成为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积极参与者和真正受益者。
扎实有效做大做强“吉字头”特色品牌。近两年,我省积极打造“吉林大米”品牌,编制发布了高于国标和地方标准的“吉林稻花香”等4个品种的团体标准,建立了稻谷来源可查明、流向可追踪、信息可查询、责任可追究的质量可追溯体系,为打造“吉林大米”中高端品牌设定了标杆。好吃、营养、更安全的“吉林大米”业已成为了享誉国内大江南北的“名米”,市场影响力越来越大,已累计开设直营店1265家,开设网店161个,其带来的品牌效应凸显,据统计,在2016年全省水稻加工业产值同比增加的40亿元中,仅“吉林大米”品牌建设就贡献了38亿元。与此同时,我省已有的涵盖了粮油、果蔬等8大类100多个品种的绿色优质农产品,诸如天景玉米、老怀德酒等知名品牌农产品,也在不断打出生态牌、特色牌、安全牌,其优质的产品品质,深得广大消费者的厚爱,为地区经济蓄势前行注入了新的强劲动力。我们要在名优产品打造上继续做好文章、大做文章,紧盯“普通、低端、廉价农产品充裕,绿色、有机、无公害农产品紧缺”这一供需“失衡”问题,着力制定农业机械化、高标准农田建设、农药化肥规范使用等一批农业地方标准,深入推进农产品的标准化生产,强化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在保证有效供给的同时,不断提升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增强产品市场竞争力,努力打造具有我省地域特色的名优农产品品牌。
多措并举狠抓农业科技进步和创新。农业出路在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关键在科技进步。我省一直高度重视农业科技创新,并一直走在全国前列,尤其在玉米、水稻、大豆和人参等领域科技创新能力较强,但由于政策、资金投入不足,基层农业科技推广机构人员少、待遇低等,导致农业技术创新能力不足,新技术推广不足,科研成果转化严重滞后。近年来,随着我省大力推进土地流转,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龙头企业+农户”“龙头企业+基地”“龙头企业+合作社”等多种农业发展模式遍地开花、硕果累累,从分散粗放到规模集约,适度规模经营让农业科技成果有了用武之地。另外,将农业科技专家、科技特派员、星火计划融为一体,组建科技“专家大院”,充分发挥其职能作用和专业特长,定期适时向有培训需求的农民提供全方位服务,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深受广大农民朋友的认可和欢迎。今后,我们还要围绕水、土、种、肥、药、机等农业生产的主要投入要素,抓好重大增产增效技术集成创新和推广应用,增强农村金融服务支撑能力,系统推进财政支农金融化运作,强化农业院校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及技能人才培养功能,聚焦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和服务信息化平台建设,加大对农技人员和新型经营主体“互联网+”技术应用能力培训,不断增强农业从业人员在高效经济作物种植、良种畜牧养殖、林特产品生产等领域的技能水平,切实补齐我省农业现代化的短板。
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破解农业发展难题、推动农业闯关过坎的关键举措,是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促进农业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也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摆在我省的一项重大任务。我们必须认真贯彻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精神和中央一号文件要求,统筹考虑我省种养规模和环境消纳能力实际,集约利用好现有农业资源,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持续增加农民收入,扎实推动我省农业步入绿色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