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雷达监测等高科技手段对粘虫灾害进行预报,通过无人机、寄生蜂等生物防治措施进行田间防治,将粘虫灾害发生率降至最低……这是记者近日在我省召开的农业部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粘虫综合防治技术研究与示范技术示范现场会上获得的信息。本次现场会由中国农业科学院植保所主办,吉林省农业科学院承办。
据悉,粘虫是我国重要的迁飞性农业害虫,危害范围广,具有突发猖獗的特点。2012年,三代粘虫在东北等部分地区暴发,造成粮食产量受重大影响。2014年,农业部设立“粘虫综合防治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包括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在内的全国8家科研单位,通过粘虫南北往返迁飞的规律、田间暴发成灾的机理,提出了粘虫高效绿色防控技术。经过3年研究与实践,包括远程操控扫描昆虫雷达监测技术、无人机田间防治技术、粘虫幼虫期寄生蜂的人工扩繁技术等在内的新技术新产品已陆续投入生产,大大提高了粘虫发生的预报准确率以及我国粘虫防治水平和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