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高效的大中型施药机械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
1
管理体制实现重大变革
针对农药行业存在的多部门重复监管、农药产品同质化严重、企业多而小、市场经营秩序较乱、监督惩处手段偏软等问题,十八大以来,《农药管理条例》的修订工作驶入快车道。十年磨一剑,2017年2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农药管理条例(修订草案)》,6月1日起正式实施,为管好农药提供了坚强有力的法制保障。
新条例对农药管理体制进行了重要调整,将农药登记、生产许可、经营许可、监督管理统一划归农业部门负责。同时取消了农药临时登记,允许新农药研制者申请登记;实施农药生产许可,加强农药标签的管理;实施农药经营许可制度;首次明确使用者义务,完善了农药使用指导分工,增设了农药废弃物回收制度、农药使用事故报告处理制度及农药应急管理制度;建立质量可追溯制度和健全召回、退出机制;加大了对违法行为的惩处力度,严重违法将予以吊证、禁业处罚。
今年6月,农业部发布《农药登记管理办法》《农药生产许可管理办法》《农药经营许可管理办法》《农药标签和说明书管理办法》《农药登记试验管理办法》等5个配套规章,并于8月1日起实施。同时相继发布了《农药登记资料要求》等6个规范性文件,新的农药管理监管主体框架已经初步建成,我国的农药管理法规日臻完善。对促进农药行业健康发展、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和推进农业绿色发展都将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2
农药用量连续两年负增长
2015年,农业部建设性地提出并制定《到2020年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积极探索农业可持续发展方式,取得了积极进展。据统计,2015年底农药利用率达到36.6%,比2013年提高1.6个百分点;2015年、2016年农药使用量连续两年实现负增长,共减少农药使用量6万多吨。
绿色防控是推进农药零增长行动的关键措施,可显著减少化学农药用量。截至2016年底,绿色防控面积达5亿多亩,减少农药使用9000多吨。统防统治是推进农药零增长行动的有力抓手,实施专业化统防统治每季可减少防治1~2次,降低农药用量20%,提高作业效率5倍以上,防治效果比农民自防自治普遍提高10%以上,加之植保机械的升级换代及其配套的精准施药技术应用,使农药使用量逐步减少。
农药利用水平有了新提升。一是集成推广东北玉米区、西北苹果区、南方水稻区及蔬菜产区农药减量技术模式,一般大田作物每季减少用药1~2次,园艺作物每季减少用药3~4次,化学农药用量减少15%~30%。二是充分利用农机购置补贴等项目,广泛开展高效植保机械示范展示,推广低容量喷雾、静电喷雾等先进施药技术。据统计,全国大中型植保机械保有量达到27.8万台(套)。三是2016年组建了自走式植保机械、航空植保、天敌昆虫、生物农药、高效低风险农药等5个植保科技创新联盟,集聚国内150多家生产企业和科研教学单位,加速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
3
专业化统防统治扎实推进
近年来,各级农业部门通过强化行政推动,加大扶持力度,做好服务指导,加强示范带动,引导专业化防治组织不断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专业化统防统治覆盖率大幅度提高,科学用药水平和重大病虫害防控能力快速提升,成为近年来植保工作的一大亮点。
截至2016年年底,全国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专业化服务组织已发展到8.8万个,从业人员近140万人,日作业能力达到8200万亩,水稻、小麦、玉米等三大粮食作物实施专业化统防统治面积超过14亿亩次,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覆盖率达到35.5%,其中在农业部门备案的“五有”规范化防治服务组织数量、三大粮食作物实施专业化统防统治面积和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覆盖率这三项指标比2012年均提高30%以上。实现了工作效率、防治效果、经济效益“三提高”,做到了产量损失、用工成本、防治用药“三减少”。
以开展木虱统防统治防控柑橘黄龙病为例,2016年利用中央财政农业生产救灾资金1.4亿元,支持江西等6省(区)组织各地开展木虱统防统治超过300万亩次,统防统治区虫口减退率平均在70%~90%,比农民自防区普遍提高10%~30%,化学农药使用量减少15%以上。
5
植保机械装备水平明显提升
2013年以来,随着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快速发展,作业效率高、适用范围广、节水节药环保型大中型施药器械成为市场新宠,特别是国家大力推进病虫害统防统治、农药零增长行动,大大加快了我国植保机械升级换代步伐。植保机械装备水平迅速提高,现已成为现代植保的一个重要标志。
随着高效植保机械企业研发能力增强,我国植保机械的质量和数量稳步提升,大中型喷杆喷雾机逐渐得以推广应用。航空植保尤其是无人机航空植保技术突飞猛进,2013年以来植保无人机迅速发展,一些企业生产的无人机在安全性、稳定性、操控性、喷洒系统等性能方面取得了明显进步,田间作业规范化标准正在制定,已在水田、玉米、小麦中后期病虫害防治中大显身手。与此同时,专业化的飞防组织发展迅速,2016年有人驾驶的固定翼飞机、直升机等在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上的总作业面积达3500多万亩次,植保无人机作业面积达近3000万亩次。
据统计,截至2016年底,全国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服务组织已拥有新型高效植保机械148万台套,其中日作业能力超过150亩的大型植保机械6.05万台,植保无人机6032台。加之配套的精准施药技术应用,对提升我国植保防灾应急防控能力,促进农药减量和农业绿色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7
农药行业转型升级活力迸发
近年来,国内农药企业纷纷探索从单纯卖产品向提供服务转变,向农药产业链、价值链两端延伸,不断跨界整合,涌现出一大批以农药为核心的农业生产综合服务主体。如农一网、田田圈、蜻蜓农服、田园飞防等,部分已初具规模。2016年,诺普信田田圈实现销售收入7883万元,农一网销售收入达2.13亿元。农药电商、作物综合解决方案、无人机喷药、农资金融等多种新兴业态,为行业发展注入新活力。
农药行业积极整合产业资源,着力解决企业多、散、弱的问题。大型国有企业发挥资金优势,积极并购国际、国内优势资源,努力打造世界级农化巨头。其中,中国化工145亿美元收购先正达公司成为近期国内最大的海外并购案。部分民营农药企业通过上市融资、兼并重组、股份制改造等迅速发展壮大。据不完全统计,十八大以来,先后有30家农药企业挂牌上市,农药上市企业累计近60家。一批成规模的农药企业迅速涌现,销售额超过10亿元的农药生产企业从2012年的25家,增加到2016年的39家。其中,北京颖泰嘉和、山东潍坊润丰等本土公司跻身2016年世界农药公司20强。同时,在环保新政的影响下,引入先进环保技术,开发绿色生产工艺,资源节约、循环可持续成为企业发展的新方向。
4
绿色防控取得显著成效
截至2016年底,全国创建各类绿色防控示范基地6900多个,核心示范面积5000多万亩,带动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等绿色防控面积5亿多亩,与2012年相比,分别提高300%、95%和56%,主要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覆盖率达到25.2%,比2012年提高10个百分点。
各地集成了适宜不同区域、不同作物的绿色防控技术模式。如南方稻区,集成了田埂种草+深水灭蛹+灯诱+性诱+高效低毒农药”全程绿色防控模式;东北春玉米区,集成了“白僵菌封垛+赤眼蜂防螟+生物农药”防控模式;设施蔬菜产区,集成了“防雾滴棚膜、膜下滴灌控湿防病+防虫网阻隔、色诱诱杀防虫+天敌+生物农药”等模式。
绿色防控对保障农业生产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和生态环境安全的作用十分显著。黄淮海东亚飞蝗孳生区,通过连续多年采取生态控制和生物防治等绿色防控措施,“3年一小发、5年一暴发”局面得到了有效遏制,近10年来未大面积发生蝗虫灾害。南方夏季防虫网全封闭覆盖栽培小青菜,只需在播种前对土壤和设施进行一次消毒,生长期一般不用喷洒农药,攻克了小青菜夏季生产农残超标的难题。随着化学农药使用量的减少,农田生态环境得到改善,天敌种群数量明显增加。浙江、江西等水稻绿色防控示范区蜘蛛、寄生蜂等害虫天敌数量增加1~3倍。
6
生产用药结构不断优化
近年来,农业部严格管控高毒农药使用。截至目前,已累计禁用39种高毒高风险农药,限制24种农药不得用于蔬菜、水果、茶叶、菌类、中草药材等作物。前不久,农业部制定出台《农药经营许可管理办法》《限制使用农药名录》,对高毒等限制使用农药实行定点经营制度,要求实行专柜销售、实名购买、购销台账、溯源管理,逐步实现从生产、流通到使用的全程监管,并加强科学使用的技术培训和指导服务。
农业部发挥农药登记政策指挥棒作用,鼓励农药企业研发、登记高效低毒生物农药,优化农业生产用药结构。截至目前,高效低毒及生物农药产品已占登记产品总数的78%。同时,实施低毒生物农药示范推广补贴试点,在17个省(市)48个市(县)建立蔬菜、果树、茶叶等农药残留控制示范区,示范面积达12万亩以上,鼓励农民在农业生产、特别是鲜食园艺产品生产中使用低毒生物农药,从源头上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
十八大以来,我国自主研发登记的新农药品种47个,四氯虫酰胺、氯氟醚菊酯、噻唑锌、毒氟磷等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农药品种实现工业化生产,累计销售收入9.1亿元,推广使用面积7800万亩。
8
病虫害监测预警迈向现代化
近年来,全国农作物病虫害监测预警能力建设取得了长足发展,建成了全国和省级农作物重大病虫害监测预警系统,开发了一系列先进、实用的自动化、智能化新型测报工具,农作物重大病虫害数字化监测预警网络体系初步形成,为提高重大病虫害科学指导防控能力、保障农业丰收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是实现了测报数据报送网络化,极大地提高了病虫监测数据调度效率。
二是实现了测报信息分析自动化,提升了快速反应能力。初步实现了数据分析处理的标准化、自动化和图形化,极大地提高了测报数据的分析展示效果。
三是实现了数据库建设标准化,建成国家病虫测报数据库。
四是初步实现了监测预警智能化,提高了预报准确性。开发建设和推广应用了马铃薯晚疫病、小麦赤霉病和重大害虫自动性诱实时监测预警物联网系统,通过田间监测终端设备,初步实现了病虫害实时监测和预警。
五是实现了预报发布方式多元化,建立“情报-电视-广播-手机-网络”五位一体的现代病虫预报发布体系,实现全部预报信息通过专用网站发布,重要预报信息通过手机平台和广播发布,重大警报信息通过电视渠道发布,极大地提高了病虫信息的普及率、到位率和时效性。